目前在台灣,不論是健保物理治療還是自費物理治療,原則上都必須 …
”物理治療師法”是否有修法必要?!
整理撰文/LULU 「有人認為目前的法律條文規定已涵蓋完整, …
物理治療為什麼要運動?物理治療學制四年、六年的差別?
整理撰文/LULU 根據2021年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的報告,有 …

預防老年人跌倒及訓練!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過往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高齡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當中,跌倒因素高居第二位,可見跌倒也是高齡者們一項容易忽略、看不見的隱形殺手。

骨科醫師談重訓與肌力,骨折開刀後需合適運動!
林佑璉醫師指出,年紀大的高齡者容易有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症狀,除了本身關節的問題外,很大因素是來自肌力流失。因為肌肉力量不足,會造成關節過度承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所以需要用漸進安全的方式讓長輩重新建立肌力、找回骨本。

你的身體健康嗎?復健科醫師教你4個簡易身體檢測!
我國訂有國民體適能檢測實施辦法,內容提及體適能檢測之實施方法有身體質量指數、腰臀圍比、屈膝仰臥起坐等14個項目,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心肺耐力、身體組成、肌(耐)力與柔軟度等四大要素。復健科醫師分享其中四個身體素質的檢測方式,讓你知道如何用幾個方法了解字地餓身體狀況哦!

心理受傷,也算運動傷害!淺談「運動心理學」及4個訓練策略
「運動傷害」不僅只有限於生理上的傷害,心理上的傷害也是不可忽略的其中一種運動傷害。除了認識運動員的復健心理建設外,老年族群也需要心理支持,適當的鼓勵和建議有助老人養成規律的運動, 是我們對於中高齡訓練、銀髮族訓練中應該注重的。

訓練卡關嗎?你一定要試試看共軛訓練!
傳統的訓練計劃針對單一功能訓練,會讓訓練的效率不高,但共軛訓練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訓練概念,對於訓練了一段時間但處於停滯期的運動員,可以透過共軛訓練法這種非線性的訓練方式,讓身體擁有最大肌力的同時也有爆發力的過程中,肌肉的質量也能同步成長。但對於初學者或是剛接觸健身的人來說,如果訓練基礎不穩固,或是肌腱韌帶不夠強健,可能會無法應付複雜的高強度訓練變化。只要是對於訓練有幫助的訓練都值得我們了解與學習,結合自己所學與新知,或許能找到對自己最有幫助的訓練方式喔!

運動需要醫學?復健科醫師分享「運動醫學」的重要性!
運動醫學是一門跨領域的團隊科學,只是可能民眾會覺得運動醫學是「運動員」專屬。台安醫院復健科醫師林嘉韻醫師指出,這門科學涵蓋所有運動前的防護、過程中發生或導致的任何問題,同時也強化運動中的表現。運動醫學除了適用於運動員,更能協助一般人維持身體機能、保持身體健康和改善生活品質哦!

老人失智如何延緩?老人運動、健腦操及案例分享!
研究發現,老人日常運動量與失智症發生風險呈現負相關,運動量越大則失智症發生風險越低 。經過各種臨床試驗的結果指出,中高強度之有氧 (50-80%心跳儲備率)或複合式多元運動能帶來各方面健康的益處,有效的預防老年疾病,遠離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並間接性預防老年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