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到90多歲,都在扛200公斤?」
練健康去年因緣際會,有幸到屏東潮州拜訪「枯木逢春」創辦人—林永昌醫師,
一走進去訓練室,看到的畫面讓我們嚇了一跳:背著槓,扛起2、3百公斤重量的,不是年輕人,而是一群阿公阿嬤。最年輕差不多64歲,最年長的到90多歲。他們在這裡,在練什麼呢?
長照前,先長訓
原來,他們在做「重量訓練」。
林永昌醫師說道:「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年紀大,勢必要面臨骨質疏鬆、肌肉流失的問題;然而長照不是唯一解,不要太早讓中老年人進入長照網裡面,因為進去就出不來了。」於是,超有行動力的林醫師,兩年前毅然決定關了經營多年的家醫科診所,致力推廣「重量訓練」到病弱的人身上。

林醫師認為,不是健康的人才可以訓練,病弱的人更應該訓練,因為「唯有訓練,才能逆轉衰弱」,而再度成為健康的人;能讓病者能夠自立自強,而非不斷依賴治療,這也是醫者該有的胸懷。
「枯木逢春訓練法」該怎麼練?
「枯木逢春訓練法」改良自健力的超負荷訓練法,藉由極短行程、超大重量的扛重,讓重量通過整個身體。
研究顯示,大重量的中軸刺激,可以刺激肌力、肌肉量、骨質、神經、內分泌、結締組織適應,並且使肌肉再生。除此之外,也能重塑肌腱、韌帶、肌筋膜等結締組織,促進身體素質改變。
因此林醫師運用這個「身體素質提升」的特點,以改善病人的病痛。比方說:關節疼痛、足底筋膜炎、板機指等等。
「那為什麼不直接重訓、深蹲就好啦!」
那為何不直接練習深蹲呢?深蹲的問題在於,動作的行程比較長,容易因扛重時間太久而力竭,相較年長者而言比較危險;扛槓則簡單很多,只需要請扛槓者做「站起」的動作即可。
因為對象是中高齡的族群,他們不一定有訓練經驗,所以「安全」是首要考量。因此訓練時,病人全程必須穿戴護具,增加核心穩固、輔助發力及避免晃動,身旁有二至三人協助護槓,以確保過程安全且有效。
因此高齡、中風偏癱、過度衰弱等不能深蹲的人,可以先做短程的負重,讓重量通過全身獲得刺激,讓身體先變強壯,未來有機會再進行深蹲等重量訓練。
這麼大的重量,到底會不會危險?
「重量訓練」讓身體變健康的重點,不在於重量數字的大小,而是更著重「向上適應」的過程。
然而繼續往上適應的過程,勢必會讓重量會來越重,最終產生一種看起來就是叫中老年人扛300公斤的恐怖感覺,所以讓「枯木逢春訓練法」的推行受到不少阻礙,其中最主要原因,來自其他醫師的勸阻。因為如此大重量的訓練跟醫學界特殊族群的訓練guideline是違背的。
這絕對不能怪醫師們,醫療人員有其原本的醫療準則及職責須堅守,因此努力推廣「重量訓練」,讓大家觀念慢慢轉變,是至關重要的。
突破這個局面方式,是「溝通」。要讓醫界同仁都同意並意識到訓練的重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不可否認,枯木逢春的學生雖然目前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的確存在一些疑慮:
- 大重量時血壓升高,如何針對高血壓患者設計訓練?
- 加重的原則是什麼,如果學員有嚴重骨鬆會不會骨折風險?
- 既然要動用大力士護槓,為何不直接用輕一點的重量?
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對這幾點提出更完善的說明,以及相關的文獻回顧,相信接受度能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