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ULU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過往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高齡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當中,跌倒因素高居第二位,可見跌倒也是高齡者們一項容易忽略、看不見的隱形殺手。
所謂跌倒,指的是正常情況下,外力導致非自主性停留在平面、其他較低的平面,或非屬急性事件如中風、癲癇或失去意識等原因,導致一個人停留在前述地方休息的事件。而有跌倒經驗的老年人往往比那些沒有跌倒過的人更容易跌倒,起因是害怕導致降低運動或活動度,提高依賴度,但殊不知反而加重跌倒的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老人跌倒「傷身」又「傷心」
跌倒發生的因素有很多原因,而老人跌倒多屬年齡造成的老化,屬於無法被改變的結果,而戶外、居家環境或及身心狀態等就屬於可被改變的面向。老人一但跌倒,除顯而易見的可見傷口外,更令人擔心的是跌倒後帶來的心理影響是長期且容易被忽略的。
一般來說,跌倒大多會造成身體某種程度的傷害,常見輕微的有皮膚挫裂傷、軟組織的傷損,另外較嚴重像是四肢嚴重骨折、頭部外傷或嚴重撕裂傷等症狀。除了這些直接身體傷害外,心理層面傷害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環。跌倒對於老年人的負面影響包括喪失日常生活功能的自主性、影響生活品質、須入住長期照護機構的風險或家人關係的和諧等。
減少老人跌倒4招降低焦慮症候群
跌倒後可能出現「跌倒後焦慮症候群」,根據研究顯示,病人在髖部骨折後,有高達近一半以上的病人會發生此焦慮症候群,間接提高認知功能上的異常、變得憂鬱以及平衡障礙的風險。跌倒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針對發生因子安排各項介入,就可減少跌倒發生,這些介入方法如以下。
防跌1招‧運動訓練
透過肌力、柔軟度、平衡感等訓練,用以改善老年人的肌力、體力和平衡感,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針對高齡者平衡訓練提供的方法有練習身體重心轉移變化的運動,如交叉步和轉彎;用腳跟(尖)站立以強化肌群;閉眼站立降低感覺資訊輸入或是雙腳直立過渡到單腳直立的增加姿勢難度。
防跌2招‧調整藥物使用
對於部分老人,逐步減量和停止使用其他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減少跌倒的發生,搭配其他因子介入效果會更顯著。
防跌3招‧營養素補充
透過食物或補給品攝取,尤其是維生素D,可以增進鈣吸收,有助於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也有助於其他健康層面。
防跌4招‧環境空間改善
強化空間照明、適當防滑設施,淨空走廊通道、減少雜物堆積、維持地板表面平整、加強輔具如拐杖使用等多重因子介入。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