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你聽過坐骨神經痛嗎?還有壓力大引發的疼痛?又或是身體長期不適導致的慢性疼痛?這些相應的疼痛類型是神經痛、心理因素引發的疼痛,以及跟隨各種病症的慢性疼痛。
今天就要來跟大家簡要介紹生活中經常遭遇的疼痛大麻煩!
貼心小提醒,有關身體疼痛類型的完整介紹可以參考我們的另一篇文章!(〈從哪裡痛到哪種痛——理解疼痛類型幫助傷害應對〉)
經常報到的惱人神經痛
神經痛是經常聽聞的症狀,原因是當神經被肌肉、椎間盤、骨頭壓到時,所造成的痛、麻、無力等症狀,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手麻、腳麻、刺痛、無力。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坐骨神經痛,會有腳麻刺痛、無力的症狀。嚴重的人甚至可能有下肢肌肉萎縮或是失禁等問題,一般來說無論是坐骨神經痛還是其他神經痛,有以下幾種成因:
1、神經壓迫
神經壓迫就是神經被身體組織壓迫,包括椎間盤突出壓到脊椎的神經根,或是過度緊繃的肌肉等軟組織壓住神經。
經典的例子就是坐骨神經痛,原因有椎間盤突出和梨狀肌症候群。前者是因為腰椎長期姿勢不良或是因為大力壓迫,造成脊椎之間的椎間盤突出,進而壓到神經根;後者則是因為肌肉緊繃而壓迫到通往下肢的神經。兩者常常被混淆,但是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經過檢查通常沒有什麼腰椎的問題,只要注意肌肉緊繃的狀況即可。
2、神經失養
人體的神經系統非常需要養分和血液,如果神經缺乏維他命,通常醫師開立維他命處方就可以解決,另外像是姿勢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血液循環不良,改善姿勢問題也會有幫助,例如胸廓出口症候群就是常見的病症,因為肩膀附近的血管神經被不良的姿勢緊繃壓迫,可以透過運動、物理治療來改善。還有一種原因是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缺乏血液和管養,此時糖尿病的控制就相當重要。
3、神經炎
除了神經受傷造成的發炎以外,帶狀疱瘆(俗稱皮蛇)是較為知名的神經炎問題。患者會有沿著神經路徑的劇烈疼痛,這是因曾經感染過水痘的人,剩下的水痘病毒可能會躲在神經節裡,在免疫力低下時就會跑出來作亂,感染神經節造成發炎。由於大多數發炎的人,當下的身體狀況都不太好,過去才有只要皮蛇長一圈,人就會死掉的說法。
心理因素的疼痛
常見情況像是壓力大時才開始的頭痛或是胃痛問題,但是許多慢性疼痛患者也會有這種類型的狀況,像是膝蓋、下背痛的患者時常把運動的痠痛誤以為是受傷,因此害怕運動,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強烈的不安全感還有身體地圖的混淆。
心理和生理會互相影響,這是目前科學上已知的事實。有許多慢性疼痛和心理的健康狀態有關聯,但心理造成的疼痛則不一定會是慢性疼痛,通常這類型的疼痛會在壓力解除後得到舒緩。
如果心理痛長期下來變成慢性疼痛則會比較麻煩,因為會讓大腦裡的身體地圖產生混淆,使你的大腦真的相信膝蓋、背部或是某些地方真的有問題。然而身體結構上的檢查不見得能檢查出來,會讓人更陷入焦慮與失望,可能就會產生惡性循環。
舉例來說,A是做了頸椎椎間盤置換的病人,但是置換上去的人工椎間盤並没有改善原本脖子長期疼痛的問題。經過一連串的理學檢查,發現他很害怕活動脖子,左右轉動都不敢超過 15 度,因為擔心手術傷口會出問題。但是手術醫師認為他已經可以開始活動脖子了,檢查後狀況也很好,因此A的身體其實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他的不舒適感是來自於對於自身脖子的強烈焦慮。所以必須鼓勵他開始慢慢活動脖子,一次一點點也好,目的是達到改善心理焦慮以及身體地圖的認知。經過幾次治療之後,無論是疼痛、緊繃、活動不順的問題都改善很多。
大家要特別注意的是,發生疼痛的狀況時,判斷是心理因素,或生理因素並非二分法,有可能同時存在,但是需要交由醫療專業人員判斷,有疼痛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是趕快先就醫,才能確定後續的做法喔!
慢性疼痛需要耐心面對
慢性疼痛是最讓人感到沮喪的其中一種疼痛。定義上來說超過三個月的疼痛就可以被稱為慢性疼痛。讓人沮喪並不是因為痛很久,而是通常找不到疼痛的原因,以及長期求助無門的失落感。但是並非醫療人員拒絕或是無法治療慢性疼痛,實際上剛好相反,許多科別都和慢性疼痛有關係,但是對於如何找到舒緩疼痛、解決病因的方法,經常無法更有效地找到路徑,所以慢性疼痛是和憂鬱症相關性最高的一種疼痛。
慢性疼痛的成因複雜,基本上和我們曾經提過的各種原因疼痛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因此慢性疼痛多採用雞尾酒療法,從藥物、注射、物理治療、心理諮商、生活型態改善、運動等多管齊下。
慢性疼痛中的魔王——「纖維肌痛症」
這邊我想談談慢性疼痛中最讓人聞風喪膽的種類——「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目前還沒有辦法釐清纖維肌痛症的具體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療方式,通常患者會表示全身很多地方都痛,只要輕輕按壓就會造成極大的疼痛。由於這樣的病症會對生活與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因此常常都有憂鬱的問題存在。
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因為長時間不舒適,很容易有情緒問題,而且症狀又很難清楚描述,因此就醫的過程中有時候會被當成問題人物。大家身邊如果有遇到這樣的病患,無論是醫療人員還是家人朋友,都可以對他們多些關心和同理心!
疼痛,是大腦想告訴你一些事
我們都知道小嬰兒不會說話,只能透過哭聲來和家長溝通,說他餓了、需要換尿布,想要被陪伴,需要一個抱抱,你的身體也是。
疼痛是許多事情的結果而非原因,透過疼痛,身體想告訴你姿勢需要改變、營養不均衡、身體有部位妥傷、生活壓力太大、過度操勞等。
你需要做的是解決疼痛的原因,而不僅止於舒緩疼痛,如此才能讓身體更加完整的痊癒喔!
練健康學員案例|85歲陳大哥,靠訓練改善腰痠及下蹲困難
有關身體疼痛,我們都知道需要治療與良好的照顧,那麼從治療到痊癒的階段除了持續追蹤就醫之外,還可以做什麼來幫助身體復原呢?答案就是運動訓練!來看看85歲陳大哥如何透過訓練改善長期困擾的慢性疼痛吧!
想要更了解訓練如何幫助改善各種身體疼痛嗎?趕快來聯絡練健康,讓我們來協助您變得更健康!
參考資料:
好痛痛醫療資訊站著:《好痛痛——醫師、物理治療師、教練聯手救治你的運動傷害》(台北市:深石數位,20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