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失智如何延緩?老人運動、健腦操及案例分享! - 練健康
Phone

+02-25074196

Email

lkk@l-kk.tw

營業時段

一至五: 13:00 - 22:00 六日: 10:00 - 18:00

一、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的原因是腦部細胞功能退化。在分類上有三大類:退化性、血管性與其他因素導致。

退化性失智症又可以區分為阿茲海默型、額顳葉型與路易氏體型三種,其中以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最為常見,約 60%~70%,屬於不可逆之漸進型退化。

另外一種是血管性失智症,原因是腦中風或其他腦血管變異使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所引發之認知功能障礙。

其他失智症如腦部腫瘤、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 B12 缺乏等,是因為身體上的其他原因所造成,均屬於次發性的。

二、老人腦力退化對於生活上的影響?

記憶力減退是失智症最早也是最明顯的症狀,尤其是以忘記近期所發生的事情,並同時對人、時、地等辨認也出現問題。

除此之外,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最大的不同是失智症會逐漸喪失心智能力,隨之判斷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等接踵而來。

同時可能伴隨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出現。失智症的病程是緩慢的,但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效藥物可治癒,所以維持病患的認知功能與生活能力,以減輕照顧者的身體和心理負擔為首要目的。(黃盈達, 李皓綸, & 成和正, 2012)

照顧失智症病人的家庭無一不付出龐大的經濟開支,預防失智症則有效減低家屬的經濟成本,同時也會減低照護成本,所以預防失智症發生是現在醫療領域的著手重點,運動是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蕭耀燦 & 呂欣善, 2021)

三、 肌力訓練能延緩失智、腦部退化?

1.         2021年12月,《美國醫學會網路開放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Network Open ) 刊載一篇南韓學者發表的回溯性世代研究報告發現:老人日常運動量與失智症發生風險呈現負相關,運動量越大則失智症發生風險越低 。(吳元暉, 2022)

2.         在 2018的一份荷蘭研究中,專家進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探討有關運動訓練對失智症療養院住院病患的療效,評估其對認知、身體功能、情緒和行為功能變差的改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有效改善病患的執行功能、身體耐力和抑鬱症狀。可見運動不但可改善正常人的健康,也可以改善失智症老人的健康。

3.         2018年8月的Ageing Res Rev. 期刊中,加拿大學者發表回顧性論文指出,從 2009 年至 2016 年篩選出符合納入標準的六個研究,結果顯示,身體運動明顯改善年老失智症住院患者的執行功能,包括注意力控制、記憶、認知靈活性、計劃和推理等。(楊榮森, 2018)

以練健康學員,89歲李阿公為例,阿公有失智症,功能退化,但在認真積極訓練後,身體機能各方面恢復良好,也更有精神。

四、 為什麼運動可減少失智風險發生呢?

1.         在2008年,學者Rolland、Abellan van Kan 及 Vellas整理出運動對認知功能有正向效果可能的機制,包括:一、血管與代謝路徑—降低血壓、較好的葡萄糖容忍度與降低胰島素阻抗、改善血脂、促進腦部灌流、抗發炎與抗氧化作用;二、強化腦部組織與功能—促進突觸、小膠質細胞和血管組織、促進神經新生、減少海馬迴的神經元流失、促進突觸功能與神經傳導介質的合成;三、直接影響造成失智的病理機轉,即減少類澱粉蛋白堆積。(林佩欣, 2017)

五、 推薦老人的運動方式

1. 中高強度之有氧 (50-80%心跳儲備率)或複合式多元運動

研究指出,建議提供預防及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的運動模式,並以中高強度之有氧 (50-80%心跳儲備率)或複合式多元運動 (即指同時有訓練到有氧、肌力、柔軟度、平衡等面向的運動)為主、每週 2-3 次、每次 40-60 分鐘為佳。並建議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確認後請專業教練帶領操作。

2. 健腦操

  1. Dr. Paul E. Dennison 於 1969 年結合運動機能學、東方醫學、瑜珈及神經語言程式學等, 提出健腦操的理論。
  2. 健腦操的科學原理是透過身體動作,有系統地刺激大腦不同部份之連結及整合,運動內容應盡量包含下列元素以刺激大腦不同部份之連結及整合:
  • 訓練專注力、反應力。
  • 訓練上下肢肢體間之協調性、及準確跨越到對側動作。
  • 訓練手眼協調,如手指操。
  • 雙重任務訓練,融合運動與認知(數字、 計算、喊出物體名稱等)元素,必須身體一邊運動一邊用腦思考。
  • 規律及不規律運動,如同手同腳、雙手相反方向畫圈。

3.國健署辦理的「社區預防延緩失能照護方案」有用到類似的概念,利用實證基礎的介入課程,降低長者失能風險。

內容包括50 分鐘彈力帶阻力訓練、20 分鐘有氧運動與 20 分鐘認知刺激課程(如:聲音、競賽或合作式的遊戲、記憶與聯想、肢體協調與認知)包含身體組成(身高、體重、腰圍、臀圍)、 上下肢肌力(30 秒椅子坐立、30 秒肱二頭肌屈舉)、心肺耐力(2 分鐘原地站立抬膝)、柔軟度(椅子坐姿體前彎、抓背測試)、平衡(閉眼單腳站、椅子坐立繞物)。(周媺惠 et al., 2020)

案例分享:89李阿公失智症功能退化,在積極訓練後,各方面身體功能都有所提升!

六、正確訓練,提升老人健康、減輕家人負擔!

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使失智症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

由於進入老年時期活動量減少,造成生理功能退化,老化將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失智症為其中之一。

經過各種臨床試驗的結果指出,中高強度之有氧 (50-80%心跳儲備率)或複合式多元運動能帶來各方面健康的益處,有效的預防老年疾病,遠離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並間接性預防老年失智症。

在心理層面也可以獲得舒緩,克服負面情緒。運動對於失智症有著顯著正向的作用。不僅能減緩逐年上升的失智症患者人數,更能減輕社會與家庭的負擔,讓老年人可以健康樂活每一天。

參考資料:

  • 吳元暉. (2022). 老人日常運動量與失智症發生風險呈現負相關. 健康世界(543), 16-17.
  • 周媺惠, 蔡文玫, 黃詩媛, 許育瑄, 周宜慧, 江東懋, & 梁明貴. (2020). 【論文摘要】社區多元介入訓練方案對輕度失智個案體適能的效果.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Multiple Intervention Training Programs on Physical Fitnes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articipants in Community]. 物理治療, 45(2), 148-149. doi:10.6215/fjpt.202006.P19
  • 林佩欣. (2017). 運動護智-如何有效運動以預防及延緩失智. [Protecting Cognition by Physical Activity – How to Prevent and Delay Dementia Effectively by Physical Activity]. 長期照護雜誌, 21(3), 211-223. doi:10.6317/ltc.21.207
  • 黃盈達, 李皓綸, & 成和正. (2012). 運動對失智症的預防及對生理與心理的影響.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1(1), 272-277. doi:10.6169/ncyujpehr.11.1.27
  • 楊榮森. (2018). 運動會改善失智症嗎?. 健康世界(501), 8-9.蕭耀燦, & 呂欣善. (2021). 運動對失智症患者認知表現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Cognitive Performance of Sports for Patients with Dementia]. 運動知識學報(18), 1-10.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官方LINE詢問

加入好友

Recommended Articles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