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運動?如何設計?運動處方的安全性與劑量配置 - 練健康
Phone

+02-25074196

Email

lkk@l-kk.tw

營業時段

一至五: 13:00 - 22:00 六日: 10:00 - 18:00

編輯/陳兆銳、魏琪芳(大衛編)

透過先前的討論,我們已經知道運動以及進一步的「運動治療」會如何影響你的健康人生計畫(還沒看過的朋友請看〈「運動醫療」是治療嗎?六大健康好處帶你看〉,那麼究竟該如何設計運動模式?更重要的是,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這時候,如果了解「運動處方」的原則、概念與操作模式,相信會對你的運動計畫大大加分。

「處方」,顧名思義就是對症下藥,大家看醫生會希望拿到正確有效的「處方」,「運動醫療」也一樣!擁有準確的「運動處方」才能設計出專屬於你的運動方式喔!

下面就來跟大家談談運動處方與訓練的關係,首先是一般的基本準則,再來是進階的訓練變項,最後則是簡要跟大家談談運動、練習、訓練的差異。

一般運動處方的準則

下文的準則與舉例主要會落在符合「運動處方」首選的情況與運動模式,像是長年不具運動習慣的人們,中高齡族群,又或是特殊族群(慢性疾病)等等,上述這些對象其實都具有肌力不足,或是身體素質較低的狀況。因此會需要更加謹慎、小心的準則來設計運動處方。

一、安全第一:

首要條件是安全,這會取決於人的動作模式。像是容易會造成受傷的拳擊,或是無預期扭轉轉向的足球,還有高引力位能的跳傘,這些都不符合相對安全的規範,甚至是面對老年時,運動不可以造成關節的過度壓力。此外,環境因素也與安全有一定的關連,像是衝浪或登山,這種暴露於無止境危險的運動也會有安全上的疑慮。那什麼運動可以成為運動處方的首選?

不管是自由重量或機械式重訓,肌力訓練都是非常安全的方式,除了在室內進行以外(大部分),正確的肌力訓練可以給予身體動作自然且完整的體驗,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調整適合自己的重量,避免過度激烈造成的衝擊及關節力矩,再依據身體狀況不斷調整劑量。

二、廣泛的治療窗口:

簡單來說就是依照身體的狀況,從低強度低訓練量的劑量,個體逐漸健康後,調整到高強度高訓練量,而不同強度及訓練量的搭配都會影響到運動後的品質。因此我們或許要再刪除一些不適合的運動。

像是我們常常在公園看到老年人打的太極拳,怎麼看都是最安全的運動,但並未有強度及訓練量的提升,無法給予身體足夠的超負荷,雖然運動時間可以從一小時提升到兩小時,但對於身體的健康並未有太多的幫助。

三、全面性:

給病患的運動處方要盡可能的完整。

四、具體且有效對抗病態老化表現型。

五、運動處方要盡可能簡易:

如同一位教練要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訓練一群選手,運動處方也要盡可能地用實用的方法讓病患了解如何去行動。

進階運動處方:訓練變項

為了極高運動醫療的效果,有效的操縱訓練變項是必須考慮的。

什麼是訓練變項?除了經常聽到的強度(Intensity)、訓練量(Volume),對運動感興趣的你可能也聽過頻率(Frequency)、訓練間隔(Work interval)、組間休息(Rest interval)、組數(Set)、反覆次數(Repetition number)、動作速度(Speed of movement)、恢復間隔(Recovery interval)、運動順序(Exercise order)、週期化(Periodization)、專項性(Specificity)等等,這些訓練變項的操作就是運動到訓練的差別。

運動、練習、訓練?我需要什麼?

運動是一個廣義的詞,有人覺得電競是運動,做家事是運動,只要是站起來,說不定也會被認為是運動,但是訓練不一樣,屬於特殊形式的運動,需要操作訓練變項,來改善一個或多個身體素質進而達成訓練的長期目標。那麼練習與訓練又差在哪?

練習針對的是運動技巧,訓練則是身體素質的提升,所謂的身體素質,像是肌力(strength)、爆發力(power)、耐力(endurance)、平衡感(balance)、活動度(mobility)、身體組成(Body composition)。

舉例來說,游泳選手不需要練習籃球員投籃的技巧,排球員也不需要MMA選手刺拳的技巧,但每個人都需要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為了身體的健康,訓練是所有人的課題,訓練計畫的要求,其實就與一般運動處方的準則相同。

中風者中風後如何訓練以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完整訓練原則及計畫|鄭宇劭教練、物理治療師

為了讓運動處方的運用更為順利,訓練評估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有了完整的評估與漸進式訓練,運動方針就會更加順利!來看看練健康鄭宇劭教練、物理治療師是如何進行評估與設計課表吧!

參考資料:

強納森.蘇利文(Jonathon M. Sullivan)、安迪.貝克(Andy Baker)著,王啟安、何宜勳、吳峰旗、吳肇基、林靖倫、陳柏瑋、楊斯涵譯:《槓鈴處方:抗老化肌力訓練》(新北:楓書坊文化,2021)。

延伸閱讀:

Recommended Articles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